2016年11月4日下午17:00,学生餐厅一楼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由我校外语与商务(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的留学生包饺子体验课。体验课由2016级新生班刘晓曦、周娟娟、李妍、郑燕、龙彦波等几位老师组织,20多名留学生一起上了一节生动的动手包饺子文化课。学院糜艳庆副院长、我校美籍教师Nicole和中国学生代表也参与了这节文化体验课。这堂体验课的目的就是让留学生们在动手学习中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为办好此次活动,学院负责留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老师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及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饮食习惯,同时也注重结合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班主任周娟娟老师提前一天跟食堂师傅们联系,让师傅准备好了菜、面等包饺子的物料。材料拿到活动场所后,留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做,他们包的饺子不是太长、太扁、就是太大,而且不会用力,但他们很聪明,观察老师的动作后,自己总结经验,一点一点地用手指捏,终于成功了,禁不住笑着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
再看盘子里包的饺子更是“五花八门”。虽然老师教了中国的饺子如何包,但留学生们还是按照各自的喜好去包。留学生美丽、月亮、穆汉、莱帅很有创意,包出的饺子据说是按照妈妈在家包的样子,是一个帽子形状,也有点像中国的馄饨;而扎娜包出的饺子长长的,边上有点麦穗的样子;尹智寭包的却是像烧卖似的饺子。王法说,曾在东北吃过这种东西,是蒸的,所以他就包了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留学生们终于将饺子都包好了。煮熟后,大家围坐在活动室的长桌前,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高兴极了。留学生们高兴地说:“亲手包的饺子,吃着真香,中国的饺子真好吃!”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文化是一个整体。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这门语言。经过短短几个星期的学习交流,许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希望留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能够接受并认同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因此,我校从教学体制、管理模式、情感关怀等多方面为留学生开展属于自己的文化活动平台,使留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校园多元文化建设中,从而促使来华留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认同感。这次包饺子活动正是我院专门为留学生们设置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之一。
据悉,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作为连云港市的地方高校,我校紧紧抓住连云港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的优势,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工作已列入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这学期,我校在招收留学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共招收来自阿富汗、哈吉克斯坦、蒙古、韩国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20余名,这些留学生将在我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龙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