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校史广场上。11月29日,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团工作站与“星火青年”宣讲团的同学们正举行着一场“阳光下的思政手工课”。活动邀请了江苏省教学名师谢晓禅老师担任主讲老师,通过翻译思政金句、签写文明倡议与丝网印制书袋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为学院青年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冬日的暖阳下,谢晓禅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用流利的中英文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及近年来取得的育人成绩,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与自豪。在翻译金句环节,谢老师精心挑选了“有为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强则国家强”等思政金句,详细讲解了如何准确、传神地将这些富含时代精神的语句翻译成英文,不仅传授了翻译技巧,更让同学们在语言的转换中深刻领悟了这些金句的文化意蕴与时代价值。同学们聚精会神聆听,不时记录下要点,现场互动热烈,学习氛围浓厚。
文明修身倡议签名环节。同学们在印有“文明修身强律己”“清新校园从我做起”的横幅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对个人文明素养的承诺,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响应。签名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鼓励,共同承诺将文明修身、自律自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活动中,同学们亲手参与了丝网印刷体验,将“新时代好青年”与“青年强则国家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中英文金句印制在帆布书袋上。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书袋,不仅承载着知识的重量,更传递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纷纷表示,阳光下的实践活动既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思政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加鲜活、接地气、更有趣味。
此次“阳光下的思政手工课”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加深了同学们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了语言翻译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创新“阳光下的思政课”育人模式,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时代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蔡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