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团队赴赣榆区塔山湖草柳工艺公司开展备赛交流活动,旨在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电子商务赛项深度融合。院长糜艳庆、副院长朱秋菊带队深入柳编产业一线,通过文化研习、实践体验和实训探索,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注入新动能。
交流过程中,师生通过参观非遗展览馆、对话传承人、参与柳编制作等环节,系统学习柳条选材、传统技法与现代创新设计理念,并围绕今年赛程新增的汇报展示环节展开交流。英语口语参赛团队将英语表达与柳编文化内涵深度结合,实现“用英语讲好非遗故事”。电子商务参赛团队针对柳编产品海外市场拓展路径展开调研,提出跨境电商、数字营销等创新方案。塔山湖草柳工艺公司总经理王宜广对学子们的创新思维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既用现代视角激活传统工艺,又以语言优势拓宽文化传播边界。”值得一提的是,王宜广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以二十年创业历程现身说法——凭借语言优势打通30国市场,年出口额超500万元。“语言是文化桥梁,产品是行走的符号”,他勉励在场学生深挖专业价值,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糜艳庆指出,此次活动是“以赛促学、以用促能”的生动实践,将非遗元素融入技能大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更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职业院校技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此次交流探索了“非遗+技能”融合备赛新模式,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电子商务赛项备赛提供鲜活素材,助力学子在大赛的舞台上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学院将继续深化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拓展“非遗+技能”融合备赛的新路径,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通讯员 滕忆寒)